陆家岭居委会是小浪底库区移民村,位于济源市区东北部。居委会共五个居民组,301户、1070口人,党员38名,两委成员6名、监委3名。移民搬迁十九年来,居委会新农村建设、“五化”达标、美丽乡村、生产发展等各项建设齐头并进,先后被授予“省先进基础党校”、“省卫生村”、“河南省第二批科技示范村”、“市五好党支部”、“市生态文明村”、“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先进村”等称号,连续十年被评为玉泉办事处目标绩效考核一等村,获得各项荣誉100余项。陆家岭居委会在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实施,带领群众生产致富,建设和谐社会农村等各项事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抓好班子,带好队伍
陆家岭居委会十多年来,有一支团结、务实、肯干的好班子。思路清、干劲足,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办事,上下形成合力,激励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党员、代表当好了领头雁,群众安居乐业谋致富。
二、民主决策,公开透明
陆家岭居委会最重要的做法是:凡重大事项公开透明、让群众知道,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让群众明白、理解和支持,凡重大工程都通过一定的形式,充分按照“四议两公开”进行:招投标有监督,进行公示、公开。
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干部首先要有一颗正义的心,要站在集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心里装着群众。每年要为群众干两到三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十多年来,陆家岭居委会硬化四条主大街、十二条巷道、六条蔬菜园区生产路、两条通往责任田生产路;居内架设路灯144座、墙体粉刷5万平方米、建成两个小游园、一个文化广场、公共服务中心、全民服务中心、绿化四条主大街,利用移民后扶资金,垒砌涝河800余米、修水泥路2万平方米,建垃圾中转站,形成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居委会共建立了15项制度,用制度约束每个党员干部的行为,做到工作有研究,有部署,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在重大事决策上,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程序进行,民主议政、民主决策。每月10日为民主议政日,由支部带头、集中召开党员、居民代表会议,就重要事项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主讨论,形成决议后,进行公开实施,并抓好决议的落实。
三、科学管理,创新机制
一是在党小组设置上,按产业结构重新划分了党小组:设立蔬菜种植党小组、汽车运输党小组、劳务输出和老党员四个党小组,划分的目的是有利于每个党小组成员之间有共同交流的话题,也有利于集中化解同类问题。二是在党员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针对中青年党员,实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机制,将党员的日常行为划分为八项正能量加分和十项负能量扣分,每月支部根据党员表现进行积分,每季度组织党员互评和居民代表测评,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公示。确实需外出的党员,经本人申请,支委同意后,报办事处批准,办理流动党员证,方可外出。外出的党员要一季度汇报一次在外工作情况,做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四、服务群众,加快发展
一是提供便民服务。陆家岭居委利用时间对党群公共服务中心进行内外改造提升,成立服务大厅,实行干部坐班制。为群众代理二十余项工作,实行一站式服务、极大的方便群众。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利用玉川先锋课堂,道德讲堂,科技讲座等平台,定期和不定期宣传政策,法律法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科学技术等,增加群众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观念,营造良好的居风民风。同时建立了定期排查汇报,重大问题集中解决等制度,成立了纠纷调解小组,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及潜在隐患,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使群众感到:遇到困难有人帮,遇到事情有地方说,委屈找干部,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居。十多年来,陆家岭居委会的居民安居乐业,没有发生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三是带领群众致富。陆家岭居委会主导产业是蔬菜大棚和汽车运输。为了帮助群众发展,居委会一方面抓住移民后扶政策机遇,向移民局积极申报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争取利用后期扶持资金294万余元,实施了蔬菜大棚、道理硬化、垒砌涝河、房屋治漏、垃圾中转站等多项工程;一方面主动和信贷部门和移民局结合,为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和资金服务,请专家讲课,尽快让种植户掌握技术,帮助群众引进新品种,促进农民增收。帮助群众解决营销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帮助汽车运输户联系货源,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难题。
目前,居委会已发展日室大棚178座,运输汽车、工程车40辆;劳务就业200多人,居委会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项目。群众生活逐年提高,收入年年增加,2014农民人均收入达17644元,高出全市农村水平437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