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旅游+”思维去扶贫,美了山川富了民!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来五年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这不仅为我国旅游扶贫明确了发展目标,也使得旅游扶贫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有一定的特殊性。第一,旅游扶贫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各种资源的整合力度,精准施策,更需要明确市场化的发展定位,建立吸引游客的特定吸引物,尤其是增加深度游、度假游和回头游的吸引力。第二,旅游扶贫不仅是所在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也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活提升的系统工程。旅游扶贫带给当地居民的不能只是一时的收入增加,而应该是增加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第三,旅游扶贫需要短期内快速增加收入,但是有些旅游资源和项目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在短期既得利益和长期发展能力上权衡取舍。第四,旅游扶贫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既需要政府投资也需要社会投资。除了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和责任有区别以外,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合作与模式创新。
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性,“旅游+”将加速引导和带动三次产业的增长。旅游业也是以提供劳务商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旅游产业的投资获利机会也呈现出链式特点,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持久的发展。因此,在做好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明确精准扶贫目标是第一位的。贫困地区的差异很大。旅游扶贫的目标应体现差异性,也需要明确阶段性。在发展旅游业时要避免一哄而上和千篇一律,将短期脱贫和长期的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旅游+”的思维为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为此,需要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旅游扶贫要做好市场细分和战略定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除了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外,现在已经存在明显的消费层次,很多消费者追求的是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不再是填补空白式的观光旅游,游客的个性化消费特点很鲜明。因此,旅游扶贫在进行旅游产品和线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旅游要素进行细化研究,明确所在区域的资源优势以及核心旅游吸引力,然后再聚焦当地实现脱贫目标的旅游业定位和盈利点。
第二,旅游扶贫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随着旅游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转型与变革,旅游业态自我变革与产业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但旅游产品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遴选、加工和再创造,然后才能组合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能力和如何转化也同样十分重要,而如何创造吸引物和服务来满足市场、引导市场,这需要技术支持和相关的数据引导。大数据既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现在旅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预订机票、酒店、度假产品等,由此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按照信息处理环节,大数据技术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存储及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显化及产业应用等六个环节。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将能够为贫困地区提供更科学的经营决策模式,利用旅游者的数据会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向他们推送更多符合他们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信息和产品,不仅能有效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还有利于形成系列化和持久性的旅游收入。
第三,要通过“旅游+”的思维来创新贫困地区的旅游经营模式。贫困地区的旅游创新要以业务组合创新为主,在形成旅游吸引力上体现区域特色和文化差异,还需要在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增强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不断发展壮大各旅游业态的规模以及盈利能力,建立各旅游业态的经营产品系列,实现旅游产品的聚集效应。在旅游扶贫的业务模式创新过程中,必须能将有限的各种旅游资源集中起来,以加速资源间的互动互利和协调发展,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态势,实现创新形式的多样化和特色化。
第四,要加强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而言,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以及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所在。很多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求,导致旅游业发展处在资源丰富却缺乏资金投入开发的困境中。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于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其投资属于旅游资源开发先导性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旅游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体现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区域旅游的竞争力。因此,需要积极创新旅游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基于形成双赢的理念而相互合作的方式。在旅游脱贫的过程中通过PPP模式开展建设,政府既可以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满足脱贫发展的需要,又可以解决缺乏资金投入的矛盾,从而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避免增加政府的债务风险。另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通过PPP模式实现融资模式创新,也能实现投融资的良性互动,降低投融资风险,实现较好的投资效益,既可以缓解政府建设资金的不足,又能起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的作用,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旅游扶贫中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旅游扶贫的具体方式,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和旅游消费环境,来制定和完善发展旅游业的具体途径、旅游产品以及开发建设内容。但“旅游+”也不是无所不能,需要将旅游业的发展与当地各行各业的现有基础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在旅游扶贫工作中,旅游管理部门要逐步从经营性事务中脱离出来,工作重点就是要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注重行业管理,把更多精力放到打造透明、高效政府以及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上,为涉及其中的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当地居民和投资者提供正常的市场活动条件。
总之,旅游扶贫应综合考虑发展旅游业的规模、结构、时序和效益,管理好各种旅游风险,提供基本的旅游安全和生活卫生基础。对于需要进行旅游投资开发的区域,要充分考虑旅游项目投资的投入大、关联性强和阶段性明显的特点,避免为短期利益而大拆大建和盲目求大求快求全,提高旅游扶贫的决策效率和效益,以实现旅游扶贫的既定目标。
来源:旅游扶贫 |